风水,又称堪舆、图宅、青囊、青乌术等,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术数类别。晋人郭璞传古本《葬经》谓:“气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,古人聚之使不散,行之使有止,故谓之风水。”在历史上第一次道出了风水的概念。风水源渊流长,门派众多,我们今天以科学的态度来进行分析和认识,风水实际上是一门古老的环境学和生态学,是研究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学问。古代风水学所依据的理论体系是“天人合一”的,追求人与自然的融洽和谐。这种哲学观念长期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,造成了我们中华民族崇尚自然的风尚。李约瑟在其《中国之科学与文明》一书中说:风水是“使生者与死者之处所与宇宙气息中之地气取得和合之艺术”。风水,还蕴含着自然知识、人生哲理以及传统的美学、伦理观念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容。实际上,风水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神圣的环境理论和方位理论。风水理论的宗旨是:斟查自然,顺应自然,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,选择和创造出适合于人的身心健康及其行为需求的最佳建筑环境,使之达到阴阳之知、天人之和、身心之和的至善境界。。
阴宅风水说的基本用途是为死者寻找适当的墓地,即阴宅。一般说来,墓地风水就是通过气的控制、迎合、引导,使人类与产生和谐,从而有助于保证后代子孙的昌盛。《黄帝宅经》序说:“夫宅者,乃是阴阳之枢纽,人伦之轨模。宅者,人之本。居若安,即家代昌吉。若不安,即门族衰微。”朱熹说:“葬之为言藏也,所以藏其祖考之遗体也。以子孙藏其祖考之遗体,则必致其谨慎、审重、诚敬之心,以为安固,久之计使形体全,而神灵得安,则其子孙昌盛,而祭祀不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