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人过清明节,应注重其核心价值,不要让陋习破坏了“气清景明”的初衷。粗俗化的丧葬祭奠文化,不仅从根本上背离其原本的文化精神,还会助长奢侈攀比之风,进而损害社会文化生态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,我们应很好地整理、保护它的内涵,还它肃穆、优雅的本来面目。
公司“代客扫墓”引发争议、扫墓行为导致山林火灾频发……随着一年一度清明节的到来,清明节的过法再次成了公众的关注点。iJsivAWxR0okZtBjv
自古至今,祭扫先人是清明节的重要内容之一。浙江省民间艺术研究会副会长、民俗专家吴露生建议,今人过清明节,宜耕种,宜追远,应该注重其核心价值,而不能拘泥于民俗中一些负面的表象,不要让一些陋习破坏了这个节日“气清景明”的初衷。这话说得有道理。清明节意味着一种尊重生命的仪式,其内涵的精华部分在于,向已逝的亲人、祖先庄重地送上思念与敬意。因为他们的辛劳和奋斗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。重扫墓形式,甚至引发山林火灾,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误读。
近年来,各地倡导的骨灰入海、树葬花葬、网上祭奠等形式,赋予了丧葬文化新的形态,值得大力提倡。可是,不和谐音仍然存在。丧葬祭奠中的迷信风俗,最近几年正由农村向城市蔓延,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。有报道说,近几天,在长春、天津、西安等城市的一些冥品店、冥品一条街上,纸扎的奔驰汽车、欧洲别墅、笔记本电脑、高级桑拿浴房、总统套房,甚至保姆、保镖和狼狗,都成了畅销的祭品,标明为地府银行的现金存折也应有尽有。在有些农村,造价几万、数十万元的坟墓互相攀比;在有些城市,一些丧葬活动拉起长长的车队,带着整齐的白花,配有摄像机,甚至还要沿街“撒纸钱”,大有越来越阔绰的势头了。wPQqGyjaVBwo2vazIFJMmsv1Odx6cVvLnWGO-2#P7T
中华民族一向重视民族传统和文化传承,亲人故去,举行一些悼念活动和仪式,寄托哀思,本无可厚非;但浪费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就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了。粗俗化的丧葬祭奠文化,不仅从根本上背离其原本的文化精神,还会助长奢侈攀比之风,进而损害社会文化生态。Ye8XQhQRo7uItWR@JSqE-X
其实,古人过清明节,还有“抓住大好春光进行生产”之意,故有“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”和“植树造林,莫过清明”的农谚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,我们应很好地整理、保护它的内涵,还它肃穆、优雅的本来面目。